学院概况
学院简介 当前位置: 首页 > 学院概况 > 学院简介

动物科学学院与实验动物中心合署办公,吉林大学肉牛种质创新与智慧养殖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动物科学学院建设。

动物科学学院文化厚重,历史悠久。学科建设最早起源于1940年国民政府陆军兽医学校设立的畜牧学科,1941年开始畜牧教育。后期随着社会动荡和学校变迁,学科建设跌宕起伏。在1953年组建的解放军兽医大学设有普通畜牧学教研室;1956年学校更名为长春畜牧兽医大学,成立畜牧系;1958年学校更名为长春农学院,1959年学校更名为吉林农业大学,维持畜牧系编制;1963年重新成立解放军兽医大学,设有畜牧教研室、饲养卫生教研室,原畜牧系的教员部分留在吉林农业大学畜牧系;1980年重新筹建畜牧系,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2年学校更名为解放军农牧大学,畜牧系更名为畜牧水产系,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1999年学校更名为解放军军需大学,畜牧水产系与动物医学系合并为动物科技系,设有动物科学教研室、动物生产教研室和水产教研室;2002年更名为军事兽医系,设有动物科学教研室,动物生产教研室并入农副业生产系;2004年军需大学并入吉林大学,组建畜牧兽医学院,成立实验动物中心。畜牧兽医学院内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系、动物营养与饲料系、动物繁育与饲料研发中心,2009年两系合并为动物科学系。2011年获畜牧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次年获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2年成立动物科学学院,动物科学学院与实验动物中心合署办公;2022年成立“吉林大学肉牛种质创新与智慧养殖现代产业学院”,依托动物科学学院建设。

“厚德笃行,创新致远”是动物科学学院的院训。

学院现有畜牧学、生物学两个一级博士授权点、博士后流动站。多年以来,畜牧学和生物学两个学科交叉融合,创新发展。畜牧学科下设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动物营养与饲料科学两个二级学科。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8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2011年获畜牧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次年获畜牧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经全院师生共同努力,畜牧学学科在第五轮学科评估中实现提档升级,进入前段序列。生物学科下设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动物学两个二级学科。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学科现为国家重点学科,1982年开始培养硕士研究生,1994年开始培养博士研究生,2000年设立生物学博士后流动站,2004年开设生物技术本科专业,2006年被批准为生物学一级博士授权学科。动物学现为博士授权学科,1980年创建实验动物学,1997年获批实验动物学硕士授权学科,2006年获博士授权学科。学院现设有动物科学系、生物技术系、实验动物系、实验教学中心、实验动物部5个教学与实验实习单位。

学院本科招生动物科学专业,内设动物科学、实验动物和动物生物技术三个方向。动物科学专业为吉林省“十二五”优势特色专业和“十三五”高水平专业。2014年动物科学专业成为首批教育部卓越农林人才计划培养模式改革试点项目,2017年动物科学专业获评为吉林省特色高水平一流本科专业A类,2021年获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3年学院新开设生物育种实验班。学院本科生参加历届“全国大学生动物科学专业技能大赛”,多次荣获团体特等奖和单项特等奖。 

学院师资力量强,专任教师博士学历比例90%,现有教授31人,副教授19人,海外留学经历比例70 %。拥有国家外专高端人才、青年长江学者、“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神农青年英才、唐敖庆特聘/讲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中国优秀青年科技创新奖、教育部新世纪人才、国家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吉林省杰出青年、吉林省拔尖创新人才/突出贡献专家、长春市杰出青年等高层人才。 

学院建设的国家级教学科研平台有:动物科学实验实践教学中心为国家级实验示范教学中心、国家发改委批准建设长春国家实验动物中心、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拔尖创新/复合型人才培养计划、吉林大学公主岭国家肉牛牦牛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生命 · 化学实验教学中心(合作)。省部级教学科研平台有:教育部批准东北教育服务东北全面振兴重大工程项目“优质特色肉牛与生猪种质创新与成果转化平台”、 农业部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吉林大学肉牛种质创新与智慧养殖现代产业学院”获批省级示范性现代产业学院、吉林省模式动物工程研究中心、人类疾病模型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合作)、吉林省实验动物质量检测中心(CMA认证)、动物胚胎工程吉林省重点实验室(合作)、克隆与转基因动物教育部创新团队(合作)、吉林省动物基因组编辑科技创新中心、吉林省实验动物重点实验室。 

学院科研实力雄厚,现有动物配子与胚胎生物技术、动物生殖调控、分子遗传与动物育种、分子营养调控与功能性饲料、模式动物创制、动物基因修饰六个稳定的科研方向。近年来,承担国家(省部)项目100多项,年均到位科研经费2000余万元。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成果一等奖3项,国家级畜禽新品种3项。与美国、日本、韩国、英国、荷兰、瑞典等国家的有关高校和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合作交流关系,接收世界各国的留学生。 

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学院每年推荐免试硕士研究生的比例为16~20%,考研及保研人数约占毕业生总数的50%,学生一次性就业率在90%左右。学生毕业后多数从事生命科学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部分学生参加相关领域的科研院所、企业和政府行业管理部门技术研发与综合管理工作。除学校各类奖助学金外,学院还设有社会奖助学金,贫困生帮扶率为100%。学院校友遍布世界各地,多位知名校友获国家高水平人才称号,众多优秀校友在国内外头部企业出任要职,业绩突出。 

(2023年11月6日数据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