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学生工作 > 学团快讯

破冰聚力·同心筑梦——“2025级本科生新生适应期心理健康教育”系列活动之——动物科学学院本科生新生团体心理辅导

发布日期:2025-10-14 作者: 点击:

金秋九月,2025级新生怀揣憧憬踏入校园,面对陌生环境与全新节奏,正处于适应大学生活的关键阶段。为帮助新生打破陌生壁垒、深化心灵联结,培育集体归属感与认同感,在学校心理健康中心与团委心理部指导下,动物科学学院精心组织2025级“破冰聚力·同心筑梦”主题心理团辅活动。活动由吉林大学学生心理健康指导中心教师魏东平,我院本科生心理朋辈及2025级各班级心理委员协同推进,以专业力量为活动注入温暖与深度,成为新生大学适应路上的“暖心第一站”。

AA687

活动以“1分钟鼓掌”拉开序幕。主持人先引导同学们预估自己1分钟内的鼓掌次数,不少人保守估计在50-80次之间。随着“开始”指令下达,教室内掌声密集起伏,手掌碰撞的清脆声响此起彼伏。当计时器响起,同学们纷纷报出数字,多数人实际次数远超预估,有人甚至突破200次。正如心理学家阿德勒所言“人的潜能如同煤矿,需挖掘方能显现价值”,这场简单的游戏让同学们直观体会到“自我设限是成长的阻碍”,自己的潜能远超心理预期,为后续主动参与卸下心理包袱,也悄然播下自信的种子。

91D81

“无声生日排序”环节打破初见的拘谨,同学们不得出声,仅靠手势、眼神等肢体动作交流,快速按生日月份排列成队。排序结束后,几位站错位置的同学主动笑着出列,清晰报出姓名、家乡,并真诚表达“愿意和大家交朋友”的心意,台下当即自发响起热烈掌声。“自我暴露是建立信任的第一步”,此刻的自我介绍与掌声,恰似友谊的种子破土而出,成为同学们相互搭建情感桥梁的温暖起点。

A4668

进入小组互动阶段,“深度自我介绍”让新生走出“姓名+家乡”的表面寒暄。有人分享“喜欢傍晚读散文是因想起家乡夕阳下的稻田”,有人坦言“热爱运动源于高中球队夺冠时相拥而泣的感动”,一个个带着温度的个人故事在小组内流转。专注的倾听、共情的点头、默契的回应,让“新同学”的标签逐渐淡化,取而代之的是“有共同感受的同伴”。

A031C

随后的“人体字母”游戏将氛围推向热烈。各小组先写下“attitude”“physics”“teamwork”等英文单词,再随机抽取进行肢体创作。有的小组为摆好“t”字,有人甘愿弯腰当横、有人挺身做竖;有的小组为呈现“e”的弧度,成员们相互调整姿势、紧密配合。当其他小组准确猜对单词时,全场齐声欢呼,欢愉与默契在空气中流动。

9CA5A

A5124

“同舟共济”游戏成为活动的“情感催化剂”。各小组仅凭一张A3大小的卡纸,需让所有成员同时站在纸上且双脚不碰地面,坚持5秒即为成功。首轮尝试中,不少小组因重心不稳瞬间失败,但无人抱怨,反而立刻围坐讨论:“咱们按体重排顺序吧”“瘦的同学站中间更省空间”。重试时,有人主动往边缘挪位,有人轻声说“我往这边靠一点,你站稳”,小个子同学被稳稳护在中间。当最后一组成功定格5秒时,教室内响起雷鸣般的掌声,共同经历的挑战让集体认同感愈发强烈。

AD073

2EAF3

“温情寄语”环节满是感动,大家在便签纸上写下姓名后顺时针传递,为彼此留下“你笑起来很阳光,让人忍不住想亲近”“游戏时你主动让位置的样子超暖心”等真诚话语。指尖翻动间,每一张便签都成了被认可的证明,让每个人在文字中感受到自身价值。

9C5F7

最后的“智慧树”创作将活动意义升华。各小组用画笔勾勒集体记忆:有的将树干画成“双手相握”,枝叶上标注着成员的家乡与爱好;有的在树干写下“团结”“成长”,枝叶间点缀着笑脸与星星图案。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时,一句“这棵树少了谁都不完整”,让抽象的集体归属感转化为真切可感的温暖。

912CA

92D47

活动落幕,各班同学们合影留念。此次团辅不仅帮助新生缓解了适应期的迷茫与焦虑,更构建了支持性的班级联结。正如魏东平老师总结:“这些游戏与分享,是为大家的大学生活埋下互助的种子,愿这份团结与温暖能伴随你们一路成长。”

A121D

9AFC2

4A03F



下一条:动科快讯|动物科学学院举办2024-2025学年国家奖学金答辩会